烹調指南

戶外料理入門指南 (4):實戰食譜篇


食譜篇來了,這篇要和大家分享兩個概念的戶外料理。一個是快樂的野菜燒烤盤,這道推薦使用翅中翅小腿,把食材切好抹油扔上烤盤,起鍋後撒上香草和檸檬汁調味,就會變成具有清爽感的碳香味。另外一道是雜菜燉煮,推薦使用帶骨雞肉切塊,看著鍋子噗通噗通的發呆,等食材將風味釋放在湯汁裡,再濃縮到極致,不管伴著米飯或麵包吃都好吃。


以下圖文內容由 Soac Liu 索艾克 提供。






以前比較用心經營友誼的時候,就是還不熟需要秀兩手,讓大家知道我會做菜,上山做的菜都會比較虛華,需要有吸睛亮點之處。

現在,就是廢而已。
這個單元的真諦不是食譜,是教你如何擺脫因為會做菜,所以身邊的人對你投射注目眼光時,你要如何求生。

我現在露營最喜歡做綜合燒烤,有肉、有蔬菜也有澱粉,什麼食材都可以丟上去,炭香迷人,前置跟設備需求都降到最低,簡直佛系野炊。

廢歸廢,菜還是要燒的好吃,我發現燒烤菜色的問題不在調味,而是無法掌控燒烤的程度和熟度,許多食材都不是在對的形狀下鍋,當然無法被適當的加熱。
要解決這個問題,就從食材的『厚度』下手,材料多寬廣都行,只要鍋子可以放得下,寬度是假議題,不影響熟度,食材的厚度才是關鍵。
切菜時都想一下,這個材料好熟嗎?如果煮的時間要很久,你就應該要再切的薄一些,以免外頭都已經焦黑了,裡頭還是生的。

這個食譜挑了幾個好買的食材介紹,所有的材料都切成適當的大小後,抹上鹽巴、胡椒和橄欖油拌勻,等鍋子燒熱就可以入鍋。

四季豆、甜椒只要鍋子夠熱,可以迅速上色後取出,稍微煮久也無妨。蘑菇和櫛瓜,則需要非常高溫烹調,才不會出水影響上色。
雞翅、棒棒腿這類台灣很愛的野炊菜色,烹調辦法是鍋子燒熱後下食材,然後就要把火轉成中小火,慢慢把內裡也煮熟
馬鈴薯比較特別,我會先用冷水開始煮到熟透,瀝乾後抹油,再用高溫瞬間上色帶出焦香。

所有食材都分次煮熟後,撒上適當的檸檬汁,或是陳年巴薩米克醋,超棒,照片裡我灑了蔥碎和百里香,手邊若有甜椒粉啊或胡椒,或柚子胡椒放一坨在旁也很搭。

烙烤盤原理傳送門 → 戶外料理入門指南 (3):鍋具篇
翅中食譜傳送門 → 戶外料理入門指南 (1):肉類的基本醃漬



燉煮算是燒烤的延伸,一樣保留了燒烤的烹調技巧和元素,但是在後段加入燉煮的食材,以及溫暖撫慰腸胃的飽足感。

燉煮菜色要做得好,所有食材得分別乖乖入鍋煎炒到上色,不可偷懶,如果一次全部扔進去,那鍋子會迅速降溫,材料會變成蒸煮,而少了梅納反應帶來的焦香與天然味精。

特別是肉類,我喜歡一開始就先入鍋,煎炒到上色後取出,再跟著湯汁一起回鍋熬。照片裡用的是帶骨雞肉切塊抹鹽和橄欖油後就入熱鍋煎上色。
食材都煎炒上色後,只要決定湯汁要下什麼即可。最簡單也是偷懶的,就是加紅白酒,瞬間增加湯汁的厚度。

下紅白酒燉煮我覺得要注意的地方,就是食材本身的甜度要足夠,因為紅白酒十足酸澀,如果鍋底不夠甜的話,整鍋容易酸過頭。帶骨雞肉切塊是非常適合的選項,熬煮後肉質軟嫩,鮮甜的精華也會釋放。如果沒有帶骨的肉類,那就另外補現成的高湯。

照片裡的配方,是將所有的食材(雞肉、洋蔥、蒜頭、紅蘿蔔、菇菇們)炒上色,跟著罐裝番茄泥(露營最推薦!)和百里香熬煮。除此之外,你們還可以選擇把湯汁改為咖哩塊、鮮奶油(分兩次,起鍋前再加剩下的)、台式的醬油米酒、日式的味醂清酒味噌,只要你喜歡,都可以放下鍋創造自己的創意。

生鐵燉鍋原理傳送門 → 戶外料理入門指南 (3):鍋具篇
帶骨雞肉切塊食譜傳送門
 → 戶外料理入門指南 (1):肉類的基本醃漬




原味吐司和第戎芥末醬,是我們一定會帶上山的材料,因為所有人都有飢餓恐慌症,都誤以為上山幾天就會耗盡食糧餓死,所以材料總是悲劇性的炸出來吃不完。
只要花時間,把吐司(這邊再次推薦金網,輕鬆就可烤出焦黃香氣)在爐火上乾烤到上色,抹上芥末並把剩食切碎拌進去。

等等,這樣子還有一個問題:乾濕度(?)。

偏乾的材料像是燒烤食材、肉排,會需要一點潤滑(你們不要想歪!),這時候就需要小瓶的美乃滋(推薦 kewpie),用滑順、酸香的味道把所有材料綁在一起
偏濕的材料,像是燉菜、湯料等,你們反而需要的是新鮮的靈魂,像是葉菜或生蔬果片,增加脆口口感,醃菜啊、漬菜,也是很好的選項。

第三個選項,是從來沒人不喜歡的 BBQ 風味,把吃剩的肉類撕碎,拌些新鮮的洋蔥絲(或剩下的蔬果切絲),然後加入蕃茄醬、甜椒粉、辣椒粉、小孜然粉,就變身懶人版的 BBQ sandwich,一百分。

(更廢的選擇,可以考慮生醃系列鮮椒香辣 BBQ 醃雞翅,烤好後把肉剝下來,加蔬果絲夾起來就能吃!)